产品展示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刘备用断气那会儿,曹魏一帮武将乐开了花,就一人偷偷抹眼泪

点击次数:180 发布日期:2025-10-24 09:11

公元223年六月十号,刘备在白帝城咽了气。消息一传回蜀地,大街小巷都哭成一片。那会儿的人真把刘备当主心骨,觉得天塌了。

这事儿传到洛阳,曹丕那边一群人拍手称快,喝酒庆祝,说终于没了这个心腹大患。可就在大伙笑得前仰后合的时候,有个人坐在角落里,脸跟块石头一样,一点反应没有。

他叫黄权。当时还在曹魏当官,名字挂的是魏臣,心里想的却是蜀汉。

他不敢在人前露情绪。当着曹丕和一堆官员的面,连眉毛都没动一下。可一回到自己屋,门一关,眼泪哗就下来了。不是装的,是真疼。

你说他一个在魏国吃朝廷饭的人,为啥为刘备哭成这样?这事得从头说起。

建安十六年,曹操打张鲁,要拿汉中。张鲁不在乎,反正打算投降。可刘璋急了。他是益州一把手,汉中要是丢了,他家门口就被人踹开了。

他手下有个叫张松的,出主意让他请刘备来帮忙。说是亲戚,又是英雄,肯定靠得住。

黄权一听就反对。他说刘备名声太大,本事也大,你请他进来,怎么安排?让他当臣子,人家凭啥听你的?让他当客人,那不等于让两个人管一个州?哪有这种道理?

他还劝刘璋别乱招人,先把边境守好,等局势稳了再说。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刘璋不听。不但不听,还把黄权贬去当广汉县长。后来法正跑去荆州把刘备请来了。

刘备刚进益州那阵子装得很老实。可没过多久,翻脸比翻书还快,直接跟刘璋干上了。刘璋打最后只能开城投降。

那时候整个益州,大多数地方一看形势不对,立马开门迎接。只有几个县死扛着不降,黄权就在其中。

他守着广汉,不喊不叫也不打,就是不开门。直到听说刘璋都降了,他知道没指望了,才带着全城归顺。

换了别人,可能就记仇了。可刘备不一样。他不但没收拾黄权,反而提拔他,觉得这人有骨气,值得用。

后来张鲁投降,黄权又提醒刘备:汉中不能丢,那是咱们的命门,丢了汉中,巴地就保不住,等于砍了蜀地的手脚。

刘备听进去了,派他当护军,跟着自己打汉中。

那一仗打了两年多,从217年打到219年,史书上叫“汉中之战”。黄权出了不少主意,帮刘备站稳脚跟。打赢之后,刘备封王,让他当治中从事,管文书政事,算是进了核心圈。

221年刘备称帝,第一件事就是要打东吴,给关羽报仇。

黄权虽然是文官出身,但主动请战,想当前锋。他说吴国人水战厉害,咱们走水路过去,万一被包了饺子,退都退不回来。

他愿意替刘备先探路,踩雷他也认。

可刘备哪肯让手下替自己拼命?这仇是他兄弟的,他得亲自上。再说了,躲在后面指挥,像什么话?

于是刘备坚持自己带队。黄权没上前线,被安排去镇守北边,当镇北将军,防着曹魏趁火打劫。

这活不好干,责任重。但黄权干得漂亮。魏军一直没敢动手,说明他威慑到位了。

可前线崩得太快。刘备被陆逊一把火烧得七零八落,一路狂逃。等他跑回白帝城,黄权这边才发现,回去的路已经被东吴截断了。

前是江,后是敌,两边都不能降。他不想跪东吴,也不想死。思来想去,只能往北走,投了曹魏。

他不是真心叛变。他是走投无路。只要有机会,他肯定想回蜀汉。

可曹丕不吃这套。他派人把黄权召到洛阳,见面就问:“你来投降,是不是想学陈平、韩信啊?”意思是你也是从弱主跳槽到强主,图个前途。

黄权答得实在:“刘备对我很好,我不忍降吴,只好来投您。我现在是个败将,哪敢跟古人比。”

曹丕看他态度诚恳,给了个高官,但没实权。表面风光,实则软禁。

蜀汉那边听说黄权投降,很多人嚷着要杀他全家。可刘备压下去:“不许动他家人。”

他说:“不是黄权负我,是我负黄权。”这话不是作秀,他是真懂。

曹丕不死心,想找机会彻底断了黄权的念想。他找几个俘虏,编瞎话说刘备已经杀了黄权老婆孩子。

黄权不信。他派人暗中查,亲自审那些人,最后搞清楚——刘备根本没动他家人,还照常供养。

他这才放下心。可心里更苦了。

他在魏国另成了家,有了儿子。但他总想起蜀地的妻儿,想起成都的风,想起和刘备一起议事的日子。

刘备死了。他再也回不去了。

他后来在魏国混得不错,官做到开府仪同三司,地位极高。可他始终没找到机会南归。

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在魏国早死,没留下后代;一个在蜀汉叫黄崇,后来绵竹之战,战死沙场。

一家三代,散在两国,死的死,留的留,谁也没团圆。

这事我看得很闷。

黄权不是叛徒。他是被命运推着走的人。

他每一步都选了最不坏的路,可最后还是落了个两头不靠。

忠心没法挂在嘴上,也不能靠官职证明。

他在洛阳流泪的那一刻,比多少人在庙堂上磕头都真。

有些人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了。

热点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