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当超市食品会“说话”:退休教师亲历的数字标签革命

点击次数:148 发布日期:2025-09-11 22:02

"您购买的这款花生油含有花生成分,请注意过敏风险。"超市货架前,65岁的退休教师老张举着手机愣住了——他刚扫描的食用油包装竟"开口说话"了。这个看似科幻的场景,正是我国食品数字标签落地后的真实一幕。9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公告,宣告预包装食品标签正式进入数字化时代。

老花眼遇上新科技:一场超市里的"有声"购物

老张的购物经历堪称数字标签的"活广告"。患有老花眼的他过去总为辨认标签上的小字发愁,如今只需用手机扫描商品二维码,就能通过语音播报获取关键信息。那天他本要给花生过敏的孙子买食用油,正是数字标签的语音提醒让他及时更换了安全产品。这个细节完美诠释了新规的核心价值:通过音频讲解、视频演示、页面缩放三重技术方案,彻底解决"标签字小看不清"的民生痛点。

更让老张惊喜的是,数字标签展示的信息远超实体包装。点开详情页,他能查到配料的具体产地、生产工艺流程图,甚至看到生产车间的实时监控画面。这种透明化呈现正是公告明确支持的创新方向:允许展示全链条追溯信息,包括原料来源、加工工艺等传统标签无法容纳的内容。

从"哑巴包装"到"智慧档案":数字标签的三大变革

这场变革首先打破了信息壁垒。对比传统标签上蚂蚁般大小的成分表,数字标签允许消费者自由缩放页面,视障群体可通过语音播报获取信息,老年用户能观看操作演示视频。某品牌奶粉的数字标签甚至内置了冲调教学动画,让婴幼儿喂养更科学。

安全性的提升更为显著。老张发现的那桶花生油,通过扫描追溯码能看到花生原料的种植基地坐标、农药检测报告。公告要求所有数字标签修改必须全程留痕,任何信息变动都会记录操作者、时间节点,从根源杜绝篡改可能。这种"阳光监管"模式让食品造假无所遁形。

健康管理功能则是意外之喜。在店员指导下,老张建立了家庭饮食档案系统:扫描过的商品自动生成营养数据库,系统会提醒"今日钠摄入已超标"。这正是公告鼓励的延伸服务——利用数字标签的营养数据和个性化建议,推动全民健康管理。

政策温度背后的硬核保障

数字标签的便捷性建立在严格规范之上。公告明确划定三条红线:禁止干扰阅读的弹窗、强制实现"多码合一"的便捷设计、要求所有修改全程可追溯。这些规定既保障了用户体验,又为监管提供技术抓手。老张最初对数字标签将信将疑,直到在市场监管公众号查到验证教程才放心使用,这个转变折射出政策"鼓励创新"与"规范先行"的平衡智慧。

目前全国已有超千款食品应用数字标签,涵盖乳制品、粮油等主要品类。按照规划,2025年将成为"食品数字标签推广年",北京、上海等地已开展试点。值得关注的是公告推出的"减负"条款:企业使用数字标签后,包装上只需标注县级生产地址,既降低成本又符合环保趋势。

银发族成数字生活"代言人"的启示

如今老张成了社区数字标签推广志愿者,他总说:"科技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关键要有适老化的设计。"这场"舌尖上的数字化革命"证明,好的政策既能解决具体痛点(如老年群体识读困难),又能创造普惠价值(如全民健康管理)。当超市里的食品都学会"说话",我们迎来的不仅是标签形式的革新,更是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消费者权益保障的全面升级。

热点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