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了大明的皇帝,为何众叛亲离?连铁杆于谦都一言不发!
1449年,大明朝的天,塌了。
皇帝朱祁镇,御驾亲征,结果呢?在土木堡,五十万精锐,连同皇帝本人,被瓦剌人一锅端了。
消息传回北京,整个帝国的心脏,瞬间停跳。
大臣们慌了,富商们跑了,有人甚至已经把家当打包,准备跟着朝廷迁都南京。跑路,成了当时北京城里最时髦的词。
就在这亡国灭种的关头,一个22岁的年轻人,被硬生生推到了风口浪尖。
他叫朱祁钰,一个平日里只爱读书、性格沉稳的王爷。按理说,皇位这东西,八辈子也轮不到他。可现在,国家需要一个主心骨,一个“临时工”皇帝。
谁也没想到,这个临时工,居然能力超群,是个狠角色。
他一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把那个喊着“南迁”的徐有贞给骂了回去,然后,他找到了一个能撑起这片天的人——于谦。
于谦在朝堂上那一声怒吼:“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乃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直接把所有投降派的脸都给抽肿了。
朱祁钰给了于谦全部的信任。
整顿军队,重组京营,提拔石亨、范广这些能打的将领。当瓦剌首领也先,挟持着他哥朱祁镇兵临城下,以为能轻松拿捏时,朱祁钰顶住了所有压力,下令死守。
北京保卫战,赢了。
大明朝,从鬼门关前被他硬生生拽了回来。
如果故事到这里结束,朱祁钰绝对是板上钉钉的中兴之主。他在位的景泰年间,推行均徭法,给老百姓减负;治理黄河,让泛滥的洪水安分下来;开放言路,重用陈循、王文这样的实干派。
可以说,没有他这八年,明朝可能提前二百年就得上演南宋偏安的剧本。
他,是真正意义上的救国英雄。
可谁能想到,这位救国英雄,亲手埋下了自己的悲剧。权力的滋味,一旦尝过,就再也戒不掉了。
他本来只是个“代理CEO”,等他哥回来,就得还政。可干着干着,他发现,这江山在自己手里,比在他哥手里强太多了。他不想还了。
于是,他把他哥朱祁镇,那个被放回来的前皇帝,死死地关在南宫。不仅派锦衣卫24小时监控,甚至丧心病狂到把南宫里的树都给砍了,就怕他内外勾结。
这还不够。他心里有个疙瘩,一个天大的疙瘩:太子还是他哥的儿子,朱见深。
这意味着,他就算干到死,这皇位最终还是要回到他哥那一脉。这怎么能忍?
1452年,朱祁钰做了一件彻底引爆朝堂的事。他废了侄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亲儿子朱见济。
为了办成这事,他甚至默许手下太监王诚、舒良去贿赂朝中大臣,用钱来买支持。
这一招,直接把明朝文官集团的底裤给扒了。
你得知道,明朝那帮读书人,认死理。在他们眼里,“规矩”比天大。谁当皇帝,得按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来,这叫“法统”。你皇帝干得好不好,那是“治统”。
法统,永远大于治统。
朱祁钰救国有功,那是治统牛逼。可他废长立幼,坏了规矩,就是动了法统的根基。在文官们看来,这比打输一场仗还严重。因为今天你能凭功劳换太子,明天是不是就有人能凭兵强马壮抢皇位?那国家不就乱套了?
更要命的是,老天爷似乎也跟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他费尽心机扶上位的儿子朱见济,第二年就夭折了。
他不仅失去了血脉传承的希望,更在政治上输得一败涂地。
从那一刻起,朱祁祁就成了一个孤家寡人。他越是努力证明自己是个好皇帝,就越显得他那个皇位“名不正,言不顺”。
就像一个临时工,把公司业绩做得风生水起,却天天琢磨着怎么把创始人的儿子赶走,让自己儿子接班。周围的人会怎么看他?只会觉得这人野心太大,不守规矩。
他身边,再也没有真正的自己人了。
那个他一手提拔的于谦呢?于谦是忠臣,但他忠的是大明江山,不是朱祁钰个人。在皇位继承这种朱家的家事上,于谦选择了沉默。他可以为了保卫北京豁出性命,却不能为了朱祁钰的私心,去破坏祖宗的规矩。
甚至在后来,朝中出现了著名的“金刀案”,有人诬告于谦收受了一把象征皇权的“金刀”,意图谋反。这明显是冲着于谦来的,背后更是剑指朱祁钰的皇权。尽管最后查无实据,但那种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氛,已经笼罩在每个人心头。
于谦这根最粗的顶梁柱,在关键的“家事”上,选择了中立。
等到朱祁钰病重,无法理政时,那座由危机暂时粘合起来的权力大厦,瞬间就塌了。
石亨、徐有贞、还有太监曹吉祥,这些早就心怀鬼胎的投机者,看准了时机。他们根本不需要一场血战,只需要一次精准的“偷袭”。
因为整个朝堂,都在等着他倒下。
内阁首辅偷偷联系南宫,给自己找下家;给他看病的太医,都可能在药里做手脚。没人愿意为这个“代理皇帝”殉葬。
1457年正月,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轻而易举地冲开南宫大门,把他哥朱祁镇重新扶上了皇位。
整个过程,顺利得不像一场政变,倒像是一场早就排练好的戏。
当朱祁钰在病榻上,听到外面传来“太上皇复辟”的消息时,他只是虚弱地叹了口气,说了句:“哥哥做,好。”
他心里比谁都清楚,这个不属于他的位子,终究是要还的。
复辟后的朱祁镇,展开了疯狂的报复。他废掉了朱祁钰的帝号,降为“郕王”,死后连皇陵都不能进,只能草草葬在北京西山。
而那个撑起了大明危局的于谦,也被扣上“谋逆”的罪名。徐有贞对朱祁镇说了一句诛心的话:“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不杀了于谦,我们这场政变,就显得名不正言不顺了。
于是,民族英雄于谦,被斩于市。
一个拯救了国家的实干家,最终落得个众叛亲离,身死名裂的下场。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残酷。
讽刺的是,几十年后,当年被朱祁钰废掉的太子朱见深登基,是为明宪宗。或许是念及叔叔当年的救国之功,或许是出于一丝怜悯,他下令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名号。
那个被他叔叔伤害最深的人,最终给了他最后的体面。
朱祁钰的故事,是一场关于能力、规则与命运的深刻悲剧。他证明了自己拥有当一个好皇帝的一切能力,却唯独缺少了最重要的东西——“名正言顺”的合法性。在皇权的游戏里,这,才是最致命的。
热点资讯
- 贝尔戈米: 队长应为全队服务, 我多次带博格坎普吃饭帮他融入
- 再穷也要入_的3款射手皮肤!手感碾压至尊宝,十年不落伍
- 乌军被小摩托逼退了,农药机挂空空导弹,要和俄军无人机拼搏
- 德布劳内: 瓜帅风格偏进攻孔蒂偏防守, 有足够时间了解教练和
- T1零封HLE, zeka沙皇玩成石头人, 小花生节奏稀碎,
- 点评本赛季离开北京国安的球员, 在其他俱乐部过得如何?
- 遨博i5国外机器人防护服怎么调松紧
- 招商银行多家分行行长调整
- 终极奥秘, 唤醒了深藏的野心! 7月中下旬, 这四大星座如同
- 大乐透头奖2注1000万分落2地 奖池余额17.23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