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歼敌1.5万,毛泽东却改战报为:歼敌6千!长津湖之战后才知真高明

点击次数:186 发布日期:2025-11-22 07:15

《孙子兵法》中讲道:“用兵作战,以诡诈之术为原则”。在战场上,智谋发挥的作用常常比蛮力更为巨大。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面对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军队——美军,我们的统帅毛泽东与彭德怀,配合默契,把中国古典计谋施展得极为充分,使得武装到极致的美军,在清川江以及长津湖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惨重损失。

一、彭德怀的“见好就收”

大家都知道,美军在朝鲜战场的最高指挥官,是极为狡诈且富有谋略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然而,令人感到惊奇的是,一直到麦克阿瑟去世,他始终觉得率领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司令员是第四野战军的林彪,却不愿意相信自己对面的对手是彭德怀。

彭德怀指挥作战,风格刚猛,擅长集中优势兵力来打歼灭战,敢于让自己率领的军队进行近战、夜战 。毛泽东曾对彭德怀的勇猛作出这样的评价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然而很少有人知晓,彭德怀不但是勇猛的将领,还是有智谋的将领 。正如金一南将军讲的那样,彭德怀“非常勇敢且极具智慧”,他的指挥绝不是仅用刚猛就能够描述的 。

志愿军入朝作战刚开始的时候,就和美军展开了一场激烈对抗。在这场战斗里,我军大败美军王牌骑兵一师,取得了歼灭敌军1.5万的出色成绩。正当所有人都觉得彭德怀会乘胜追击的时候,他却出乎大家意料地选择了后退。

根据彭德怀秘书杨凤安的回忆: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我们击败了美军王牌骑兵一师、陆战一师,以及南朝鲜第三师、第六师,歼灭敌人1.5万余人。正当志愿军进展顺利,乘胜追击之际,彭总却在作战室下令:“各部队停止追击!”当时作战室的人员都呆住了,我也感到十分疑惑。

此时,朝鲜局势危机四伏,美军持续向北推进,已经攻克了北朝鲜的首都平壤,马上就要推进到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在这种情况下“见好就收”,难道彭总也犯了“右倾消极主义错误”?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毛泽东军事思想向来注重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不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 。第一次战役属于典型的遭遇战 。我军虽挫败了美军 ,但未伤及他们的根本 。若乘胜追击 ,可能会遭敌军猛烈反击 。须知我军当时没有空军 ,没有坦克 ,甚至炮也没几门 ,攻坚能力极为欠缺 。如果不幸撞上了敌军预设的阵地,很可能遭致极其惨重的伤亡。

与攻坚相比,我军在运动中歼敌更具优势。敌人处于运动状态,我军歼敌的机会便会增多。

战争,比拼的不只是兵力与武器,更在于统帅的智慧。一位优秀的统帅,必定也是一位心理学专家。他能够透彻地分析对面将领的想法。他还能够透彻地分析对面将领的急切之处 。

彭德怀曾这样评价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对我军出国兵力做出了错误估计,他觉得我们过江的部队人数不多,仅仅是一支具有象征意义的部队。麦克阿瑟极其狂妄,他求胜之心急切,还会再次前来。因此我考虑采用诱敌深入的策略,适时放弃阵地,将敌人引诱至预定战场,然后进行合围歼灭 。

彭总对麦克阿瑟的分析十分深刻。麦克阿瑟身为将领,智谋众多,擅长采用奇招获取胜利。太平洋战争中的“蛙跳战术”以及仁川登陆,皆是麦克阿瑟的出色成果。然而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麦克阿瑟超出常人的智谋,致使他变得极为自大,固执己见,听不进任何建议 。

麦克阿瑟年轻时便开始在亚洲地区服役,曾多次与日本人交锋。他对中国乃至东亚人的军事水平一直抱有很深的偏见。他连疯狂蛮横的日军都不放在眼里,更别说同时期积贫积弱的中国军人了。而实际上,麦克阿瑟的确是这样认为的,彭德怀在心理层面已将他完全掌控住了。

当我军相继从预先设定的阵地上撤离后,麦克阿瑟果真上钩了。在此之前,他乘坐专用飞机前往朝鲜新义州以西的鸭绿江入海口进行视察,依旧坚信解放军是“象征性进攻”,“装备差,因害怕失败而撤离”。他觉得解放军人数不过6万到7万,并且都是志愿部队,并非什么值得畏惧的力量。

麦克阿瑟对东亚战事早已心生厌倦,他渴望战争能尽快结束,基于此他制定了新的作战方案,还提出了“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总攻势” 。

为此,麦克阿瑟集中“联合国军”主力,其兵力包括5个军、13个师、3个旅以及1个空降团,总计22万人,分东西两线朝着中朝边境推进,分散兵力并全面推进,发起全线进攻。很明显,这种孤军冒进的方式彻底违背了用兵法则。然而,骄横的麦克阿瑟全然不顾这些了。

二、做戏就要做足

正所谓“做戏就要做足”,彭德怀制定了诱敌深入的计谋,他绝对不会让我军的“撤退”露出马脚,于是,彭德怀做了如下几个工作。

首先,彭德怀命令部队大幅度向后撤退20公里,并且在沿途丢弃一些铁锹、背包以及损坏的枪械,以此营造出匆忙逃窜的样子。在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曾运用过这样的战术。面对国民党军的追赶,彭德怀曾下令部队扯下军章,丢在地上,制造出“狼狈逃窜”的虚假景象。而这一回,彭德怀的计谋又一次取得了成效。

不仅如此,彭德怀还下令:

电令各军,要主动向后撤退十几公里,放弃所有形式的阻击、反击,一定要大步往后撤!

由此,“联合国军”在北进之初,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

其次,彭德怀下达命令让士兵们释放战俘。1950年11月20日,抓获俘虏数量最多的39军接到了该命令。39军要立刻释放100名有伤或者有病的俘虏。39军军长吴信泉曾回忆,官兵们对志司的要求是有想法的。大家辛苦奋战抓到了那么多俘虏,怎么能说放就放呢?不过身经百战的吴信泉领会到了彭总的意图,在作战会议中,吴信泉说道:

现在,敌人还不清楚我们是不是主力部队,释放俘虏是有目的的。我们不但要放他们回去,还要告知他们回去传达:我们向后方转移了,志愿军主力还没过江,以此给敌人制造一个假象,实际上我们是给敌人设了一个大口袋 。

在释放俘虏之前,吴信泉还让会说英语的士兵告诉美国俘虏:

“志愿军没有弹药和粮食,运输线被切断了,现在准备回国。”

“你们的凝固汽油弹威力惊人,请别再对我们实施轰炸了!”“我们人数不多,只是想守护鸭绿江的几个水电站,要是没了它们的电力供应,咱们东北的工厂根本无法开工。”

等这些美军回到自家阵营,这让本来就十分骄横的麦克阿瑟更加深信不疑,此时,美国的一些盟友似乎看出我军在施展诈术,其中英国人多次提醒麦克阿瑟,局势有爆炸的危险,他们希望麦克阿瑟不要如此冒进,应放缓行军速度。

然而麦克阿瑟轻蔑地嘲讽英国人,他说:“你们是不是要回忆一下当年的慕尼黑阴谋?”,面对这样的情况,英国人不好再做什么反驳了。

我军运用示弱战术,这一战术成功骗过了麦克阿瑟,就连“路子很广”的情报处长威洛比也被唬住了 。威洛比说:

来的仅仅是义勇军,已经得到证实的中国师,其实际战斗力仅仅只有一个营 。

有人在当场向威洛比提出质问,内容是:“中国人实力若那么弱,骑兵一师为何在云山败得那般惨呢?”

结果威洛比理直气壮地讲,是因为该师缺乏警惕,被少数敌人的果敢奇袭所压倒,在暗夜中陷入了溃败。

当时美军究竟骄横到何种地步呢?“联合国军”的编号是完全公开的,进军情况也是完全公开的,借助美国、日本、韩国的广播,我军便能判断敌军行进到了哪里,其目的地又是哪里 。

用利益去引诱他们,使他们变得骄傲自大。西方军人无法理解中国的奇妙谋略,最终一头扎进了彭德怀具有东方特色的战略战术所设下的危险境地。

彭德怀在西线集中6个军,准备给美军送上一份“感恩节大礼”。此时,身在北京的毛泽东也在调兵遣将,尽力配合彭德怀的诱敌之计。

三、毛泽东亲自改战报

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这已证明毛泽东是一位智谋超群的统帅,这种智谋既体现在宏观战略方面,又体现在微观战略方面。

在施展诱敌之术前,彭德怀致电毛泽东:

第一次战役取得了胜利,这对于稳定朝北的人心有意义,能让我军站稳脚跟,从而坚持继续作战。因为此次战役消灭敌人数量不多,我军实力尚未完全暴露,美伪军有可能重新组织反攻。如果敌人再次进犯,那么就边打边退,使其深入,之后再歼灭它。

毛泽东接到电报后,不禁拍案叫绝,他对这位自1928年起便与自己一同共事的老搭档极为了解。1947年,蒋介石进攻陕北,毛泽东之所以敢不顾生命安危在广袤黄土高原上辗转作战,是因为有彭德怀的护卫。彭德怀仅率领2万西北野战军,就击败了胡宗南的25万大军。在国内战场能够做到如此,彭总在国外战场肯定也能做到。

毛泽东亲自回电彭总:

德川方面非常重要,我军必须采取行动,在元山、顺川铁路线以北创造一个战场,在这个区域消耗敌人的兵力,将问题摆在平壤、元山的正面,并且以德川、球场、宁边以北以西区域作为后方,这对长期作战是有利的。

毛泽东肯定了彭德怀的诱敌计划,与此同时,他还在国内给美军设下迷魂阵,这一行为不仅迷惑了麦克阿瑟,还迷惑了潜伏在国内的国民党特务。

按理说,第一次战役取得了巨大胜利,它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本应该在国内大力宣传,以此来鼓舞军民的士气。可是毛泽东却对第一次战役采取了冷处理的方式,既没有在报纸、广播上进行宣传,也没有组织民众开展庆祝游行。他亲自对战报进行了修改,让新华社以“朝鲜北部某地”的名义在国内发布了一条极其简短的消息:

中国人民志愿部队参与其中,朝鲜人民军取得了重要胜利,在11天里歼灭敌人6000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虽称作“志愿军”,实则是不折不扣、战力强大的正规军,绝非所谓的“志愿部队”。第一次战役里,挑大梁的完全是解放军,并非“朝鲜军队取得重大胜利”。同时,第一次战役中,我军歼敌达1.5万,绝非仅有6000人。

很明显,毛泽东特意降低了志愿军的战斗能力以及战斗成果,把我军置于朝鲜人民军的附属位置,进一步“坐实”了麦克阿瑟关于解放军只是“6、7万志愿部队”的推测。事实上,我军当时的兵力已多达38万人 。

与此同时,毛泽东把目光投向了东线的长津湖。这时,美国第十军包括陆战一师在内,正持续向东线推进。依照麦克阿瑟的规划,第10军会由东朝西北方向进攻,去攻占朝鲜临时首都江界,包抄西线志愿军的后路,接着汇合不断北进的第8集团军,把中朝联军围困在中朝边境,随后一举结束战争。如此一来,西线志愿军将面临腹背受敌的境地。

当时,志愿军在西线仅部署了42军的两个师,进行阻击时困难重重。所以,毛泽东觉得有必要发起一场长津湖战役,要把东线的美军彻底击败。基于此,毛泽东作出决定,让宋时轮率领的第九兵团迅速入朝,趁着敌人尚未稳固立足,“准备给予敌人一次打击,扭转该线的战局”,打一场大规模的歼灭战。

四、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从第二次战役的整体态势而言,东线战场与西线战场相距近一百公里,因彭德怀指挥可能不太便利,所以毛泽东决定让长津湖战役成为一个相对自主的战场,故而在第二次战役里,彭德怀关于长津湖战役的电文极少,而毛泽东关于此战的电文颇多,也就是说,毛泽东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长津湖的指挥。

毛泽东做出决定,要让宋时轮的三个军入朝,且要快速、隐蔽地进行,这些军队需全力承担长津湖方向的作战任务。长津湖战役和西线的作战方式一样,会采用诱敌深入的办法,寻找机会逐个歼灭对手。要争取在本月内到十二月初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在东西两线各打一两仗。他在给彭德怀的电报中如此期待着 。

只要我军能够多次取得胜利,消灭几万敌军,整个国际形势便会发生改变。

就这样,宋时轮所率领的部队迅速朝着朝鲜开进。在此之前,毛泽东赋予了宋时轮极大的指挥权力范围:

各个电报都已收到,部署非常好。江界、长津方面应当确定由宋兵团全力负责,以引诱敌人深入并寻找机会逐个歼灭敌人作为方针。之后这个兵团就由你那里直接指挥,我们不进行远程控制。

在战斗的间隙之时,毛泽东也会时不时地提出自身的指挥意见,当他察觉到26军和第九兵团其他两个军相互脱离联系之后,便立刻给前线致电:

美军陆战第一师的战斗力据说在美军里是最强的,我军出动四个师去围歼其两个团,看起来好像还不够,应该要有一个到两个师作为预备队,九兵团的二十六军应当靠近前线 。

在后期的战斗里,宋时轮未能使26军靠近前线,导致我军无法扩大战果,致使陆战一师杀出重围,这实在是一个遗憾 。

最终,在仅仅10天的时间里,第九兵团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行军了300公里。雪寒岭、荒山岭、死鹰岭、剑山岭,15万志愿军在这些连名字都散发着寒意的山岭中艰难跋涉。他们几乎没有补给,还严格进行隐蔽伪装,最终于26日在长津湖指定的战斗位置完成集结。

很多年后,美国军史学家古尔登写道:

以任何标准衡量,中共军队强行军的能力都非常出众,有文件记载,3个师从鸭绿江满洲一侧西北角的安东出发,历经16至19天行军286英里,抵达北朝鲜东部的一个集结地域,还有一个师在18天里,于崎岖山路上平均行军18英里。

成就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

11月25日,第二次战役打响,38军奋勇当先,突破德川,径直插入第8集团军后方。这时,胡乱突进的麦克阿瑟才发觉,解放军并非“志愿部队”,而是历经无数战斗的正规军。在我军布置的严密包围下,美军朝南疯狂逃窜300公里,基本撤离了北朝鲜。在整个西线战役里,解放军歼灭了南朝鲜第七师的大部,歼灭了南朝鲜第八师的大部,歼灭了土耳其旅,歼灭了南朝鲜六师一部,重创了骑兵一师,重创了美二师,重创了美二十五师,歼敌2.3万余人,缴获并击溃各种火炮500多门,缴获并击溃坦克100多辆,缴获并击溃汽车2000多辆。正如38军副军长江拥辉所回忆:

“敌人遗弃的大炮、坦克、装甲车,绵阳逶迤,一眼望不到头。”

在东线,美第十军遭受了沉重打击,“北极熊团”被全部歼灭,陆战一师历经艰难才突出重围。在这场战斗里,第9兵团歼灭敌军1.4万人,收复了大量失地,同样取得了全面胜利。

清长大捷,使我军收复了整个朝鲜,从根本上改变了朝鲜的战局,让麦克阿瑟输得颜面尽失,恼羞成怒,打破了他“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狂言,进而想把蒋介石的部队引入战场,甚至想到动用原子弹。事后毛泽东曾说:

如今,中国人民已然组织起来,这是不容招惹的。一旦被惹翻,那可就不好处理了!

与此同时,长津湖战役取得了胜利,这让我们看到了毛泽东、彭德怀两位大军事家的惊人智谋,面对美军这样的强敌,他们敢于向敌军示弱,用利益诱惑敌军,最终给予敌军歼灭性打击。

热点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