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美要求澳大利亚表态,战时是否愿出兵台海,澳当局的回应斩钉截铁,澳大利亚当面回绝美国,台海问题上为何不敢跟随?

点击次数:94 发布日期:2025-10-25 03:43

“我们不讨论假设性问题”——澳大利亚当面回绝美国,台海问题上为何不敢跟随?

当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埃尔布里奇·科尔比在闭门会议中要求澳大利亚承诺“台海开战时出兵”时,他可能没料到,这个铁杆盟友的回应如此干脆。2025年7月13日,澳大利亚国防工业部长帕特·康罗伊在澳广播公司(ABC)节目中直面这一问题,语气斩钉截铁:“是否派兵只能由当时的民选政府决定,我们不会为假设性冲突背书。 ”

更讽刺的是,美国自己数十年来对台海奉行“战略模糊”,却要求盟友提前签下“空白支票”。 科尔比曾在国会听证会上直言“台湾非美国生死攸关利益”,甚至称“即便台湾失守,美国民众照样过得好”。 这种“让盟友冲前线,自己保退路”的逻辑,连澳媒都忍不住嘲讽:“五角大楼想把澳大利亚变成炮灰。 ”

经济命脉握在谁手里?

澳大利亚的拒绝,背后是赤裸裸的利益权衡。 中国连续15年稳居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2023年双边贸易额突破3000亿澳元,相当于每天有近10亿澳元的商品在中澳之间流动。 更直观的数据是,对华出口占澳大利亚总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铁矿石一项就撑起了全球九成的产量,力拓、必和必拓等矿业巨头每年从中国市场赚走数百亿澳元。

阿尔巴尼斯政府上台后,立刻将修复对华关系列为优先任务。 2023年,澳大利亚葡萄酒、牛肉、煤炭等商品逐步重返中国市场;2025年7月,阿尔巴尼斯亲自率商界代表团访华,签署自贸升级协议,连曾被叫停的达尔文港项目中资也重新注入。 西澳矿业协会公开喊话:“安全合作不能切断贸易链! ” 民调显示,超六成澳大利亚民众认为“经济优先于安全站队”。

军事同盟的“弹性忠诚”

尽管澳大利亚与美国捆绑在AUKUS联盟中——计划投入3680亿澳元购买美英核潜艇,建设亨德森国防基地——但康罗伊强调,AUKUS是“防御性协议”,绝非对华开战的门票。 2025年“护身军刀”联合军演期间,澳方一边参与演习,一边向中国保证“不寻求对抗”。

这种平衡术源于历史教训。 伊拉克战争时期,澳大利亚盲目跟从美国出兵,导致国内民意反弹;如今,澳国防部内部警告“卷入台海冲突等于军事自杀”:澳大利亚海军主力仅十余艘驱逐舰和护卫舰,而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舰队,远程导弹可覆盖澳北部基地。 更何况,台海距澳大利亚超5000公里,后勤补给线极易被切断。

亚太国家的集体沉默

澳大利亚的回应并非孤例。 当美国同步施压日本时,日方仅含糊其辞地加强西南岛屿防御,民调显示仅15%的日本人支持为台海出兵。 韩国总统李在明直接表态“台湾问题属中国内政,不介入”。 东南亚国家中,菲律宾新政府虽与美国暧昧,却转身与中国签署基建大单;越南、马来西亚均拒绝选边站。

这种“集体骑墙”反映出美国联盟体系的裂痕。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休·怀特指出:“没有国家愿为美国利益牺牲自身繁荣。 ” 尤其在特朗普政府对盟友加征关税、要求“付费安保”的背景下,盟友对美国的信任已大打折扣。

主权与生存的理性选择

康罗伊的回应中,最关键的词是“主权”。 他反复强调“决策权必须掌握在民选政府手中”,暗示澳大利亚不愿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 事实上,阿尔巴尼斯政府2025年的《国防战略评估》明确写道:“澳大利亚的首要任务是保护本土及周边区域安全,而非介入远离本土的冲突。 ”

这种清醒源于地缘现实:中国是隔邻的超级经济体,而美国是远方的安全伙伴。 当美国试图将台海变为“代理人战场”时,澳大利亚的拒绝本质上是一场自保——既避免经济崩溃,也防止军事冒险。 正如澳前总理基廷所言:“盲目跟随美国,可能让我们变成第51个州。 ”

一边是军事实力超群的盟友,一边是经济命脉所系的市场,澳大利亚的“不选边”成了最务实的选择。 当美国仍在施压盟友为台海冲突提前承诺时,康罗伊的回应已传递出清晰信号:小国的生存智慧,在于不让大国的游戏规则绑架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