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近期萧美琴等台湾顽固分子公然窜访了欧洲,并发表了演讲

点击次数:63 发布日期:2025-11-23 22:59

欧洲议会这几天可能正在为自己的短视行为感到后悔。 当萧美琴这样的“台独”头面人物被允许进入欧洲议会大楼发表演讲时,他们或许以为这只是又一次普通的外交试探。 但结果呢? 中国驻欧盟使团立即表达了强烈愤慨并提出严正交涉,明确指出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中方核心利益,严重冲击中欧政治互信。

欧洲似乎忘记了自己对中国的稀土依赖程度高达80%。 他们更忘了自己还深陷俄乌冲突的泥潭,经济已经不堪重负。 这种同时挑战中国红线的行为,无异于经济上的自残。

德国外长瓦德富尔不久前就尝到了苦头。 原定率经贸代表团访华协商稀土出口管制问题的他,在启程前突然对台海问题指手画脚,结果中方直接取消了接待安排。 德国汽车产业和高科技领域对稀土的需求迫切,这一变故让德方措手不及。

萧美琴却趁机抓住机会,向德国媒体鼓吹“深化台德伙伴关系”,甚至煽动“加大防务投入”。 这种刻意在国际场合刷存在感的行为,本质上是妄图绑定外部势力为其“谋独”背书。

欧洲议会允许“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这类反华组织在其大楼内召开年会,并为萧美琴等人提供宣讲平台,这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交流的范畴。 中方明确指出,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欧洲国家在二战历史认知上的选择性地令人吃惊。 今年5月,赖清德当局突然举办所谓的欧战胜利纪念活动,却只字不提日本殖民侵略者对台湾民众的残酷压榨,选择性遗忘中国人民抗击日本殖民侵略者的历史。 这种突兀的行为被岛内舆论批评为“选择性纪念”和“话语权私有化”。

更值得玩味的是,欧洲与美国的关系正在经历微妙变化。 今年2月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国副总统万斯就公开批评欧洲政策,甚至干涉德国大选。 德国总理朔尔茨当即表态称,反对极右翼政党的“防火墙”是德国各党派在经历了纳粹时代之后达成的共识,万斯的言论“不恰当”,德国不会接受外来者干涉“我们的民主、我们的选举和民主舆论”。

大多数欧洲人不再将美国视为盟友,而只是“必要的伙伴”。 越来越多的欧洲民众认为,欧洲应在国际事务中采取更加独立的立场。 但此时欧洲议会却选择在台湾问题上挑战中国,这背后的逻辑令人费解。

中方反制措施已经陆续出台。 去年12月,中国就宣布对13家美国军工企业和6名高管采取反制措施,回应美国对台军售。 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台独”与两岸和平水火不容,美国武装台湾的举动只会将台湾推向军事冲突的危险之中。

解放军近期在台岛周边开展的“联合利剑”系列军演,已经展现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强大能力。 各军兵种紧密配合,战术指令通过先进指挥系统迅速传达,全方位展示了解放军现代化、信息化、一体化的作战能力。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政治层面波澜不断,2024年两岸贸易额仍同比增长9.4%,达到2929.71亿美元。 台湾对大陆出口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精密仪器等高精尖产品,这种紧密的经济联系本是双方发展的利好因素。

萧美琴的欧洲之行表面上看是“外交突破”,实则是把欧洲伙伴拖入了地缘政治的雷区。 欧洲议会以为可以打“台湾牌”来获取谈判筹码,却低估了中国维护核心利益的决心。

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曾强硬表示,“欧洲反对贸易战,但已准备好采取对等反制措施”。 但当真正的考验来临时,欧洲可能会发现同时应对多方挑战是多么吃力。

中方一直明确表示,希望欧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停止为“台独”行径撑腰张目,停止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任何错误信号。 这个立场是坚定且一贯的。

萧美琴在欧洲议会演讲后,有分析指出她离开欧洲前留下的两句话“态度嚣张”。 但这种表面上的强硬,掩盖不了“台独”势力在国际社会上日益孤立的现实。

欧洲议会的这次冒险,不仅未能带来预期的外交收益,反而让本已复杂的中欧关系增添了新的变数。 在经济困难时期主动挑战主要贸易伙伴的核心利益,这种决策背后的逻辑值得商榷。

对美国而言,武装台湾可能只是一张牵制中国的牌。 但对中国而言,台湾问题是生死攸关的红线。 这种根本性的认知差异,意味着任何在台湾问题上的冒险行为,都将面临不可预测的风险。

中方敦促欧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采取切实措施消除恶劣影响。 如果欧洲继续一意孤行,那么因稀土供应受阻而受影响的将不仅是德国汽车产业,而是整个欧洲的高科技制造业体系。

在俄乌冲突持续消耗欧洲资源的背景下,主动开辟对华“新战场”实在不是明智之举。欧洲民众普遍期望国际事务中采取更加独立自主的立场,而非盲目追随某些大国的地缘政治游戏。

萧美琴的欧洲之行或许暂时满足了“台独”势力刷存在感的心理需求,但付出的代价可能是欧洲各国未来与中国交往时的信任赤字。 当短期的政治作秀危及长远的经济利益时,谁才是真正的赢家已经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