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毕节(山河志)
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毕节人将天麻奉为天宝,将家园比作天上仙境,将传说一传再传……天上毕节,定有神仙般的人和神仙般的日子。
一
去贵州毕节之前,我一直以为天麻是从深山老林石头缝里挤出来的。直到我走进毕节七星关区拱拢坪林场,亲眼见到当地农民徒手刨挖埋在林下松软泥土里的天麻,轻而易举就刨出很多形如土豆的疙瘩。可怎么没见天麻的叶、干、根呢?胖乎乎的个头,不可能在地下独自憨长吧?“你猜对了。”正在刨天麻的罗大姐抬起头来,“天麻无叶无根,不用施肥,不用打农药,在林下就可生长……人种天养,晓得不?”
人种天养——多么精妙的概述。不需要操弄播种、栽培、施肥、除病虫害、收割等繁杂工序,种植天麻只需要将授粉菌种放在林下阴湿、腐殖质较厚的地里。它从地里冒出的茎上,也只长用于繁衍后代的花朵,供蜂蝶、人工授粉。由于其植株形状奇特,像从天上射到地里的箭,故又名“赤箭”。天麻就这样在林间悄悄生长、默默奉献,展现着生命的神奇。
山民把天麻当成林下金疙瘩,它为乌蒙山区的人们带来触手可及的福祉。当地人告诉我,2024年毕节天麻林下种植面积达25万亩,产量7万多吨,产值40亿元,户均增收1万多元。
为让“药食同源”的天麻发挥更大效益,毕节人还开发出天麻鲜花饼、天麻菌汤包、天麻玉竹茶等各色产品,丰富了增收渠道,也为“黔地无闲草、遍地皆灵药”的贵州增添更多魅力。毕节因此被称作“天麻之乡”。
我问,在别的地方为什么就见不到林中天麻呢?罗大姐哈哈一乐:“这里是‘天上毕节’。山不高不矮,气温不高不低,湿度不燥不闷,可谓人间仙境,正适合‘仙草’。”
毕节人将带来福祉的天麻比作天降之物,还赋予它神奇的传说。
相传远古时期,乌蒙山密林深处居住着一个勤劳勇敢的彝族部落。有一天部落首领突然身患重病,上天被山民的祈祷感动,派一匹天马将灵药送到人间,播撒到原始丛林中,治好了首领的疾病。出于感恩,山民将这种灵药命名为“天马”。随着时间的推移,彝语中的“天马”渐渐衍化成今天的“天麻”。
此外,据当地志书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途经乌蒙山一带时,将士因不适应当地气候上吐下泻。当地彝族首领济火向他们支援了可以治愈瘴气的“神草”天麻,为诸葛亮平定南中作出贡献,济火还被封为罗甸王。
毕节人将天麻奉为天宝,将家园比作天上仙境,将传说一传再传……天上毕节,定有神仙般的人和神仙般的日子。
二
在毕节,当地人还将绝壁上修凿的沟渠称作天渠,天渠里流淌的水被称作天水,把战天斗地的英雄视为天使。
毕节多喀斯特地貌,山高坡陡,沟壑纵横,绝壁丛生,山间溪水都顺着深谷溶洞流进河里,缺水问题严重。在七星关区生机镇,这种地形尤为明显。“生机大地山连山,远望大河喊口干。缸里没有三碗水,既愁吃来又愁穿。”一首顺口溜道出当年生机人的心酸。
为改变贫穷命运,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机人在悬崖绝壁上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抗争。悬崖上,他们用绳子吊在空中打炮眼、装炮、点炮;工地上,他们连鞋都没有,赤着脚在乱石中撬钎、打锤、砌石;他们穿着单衣薄裳,有的还破了洞;每天两顿苞谷饭填不饱肚子,就用野菜野果充饥;没有房子就搭茅草屋,没有炸药就自制炸药;怕耽误时间,修渠队干脆吃住全在山上……
留下来的一幅幅黑白照片,见证着当年凿渠人艰辛、危险的劳动场景。“崖当房,石当床。为引一渠救命水,不怕死来不怕伤。三十晚上不下站,初一早上接着干。”这首至今流传的歌谣,是当年生机人战天斗地的写照。
经过10多年的顽强拼搏,生机人凿出卫星、高流、跃进等10条绝壁天渠,总长百余公里,修建了小峨峰、罗圈岩等8个水库,总库容达154万立方米。在生机凿渠精神的激励下,截至1982年,毕节全域修建水渠达553条1133公里。
几十年来,一条条绝壁天渠润泽着这方土地。如今过上小康日子的毕节人从未忘记前辈的付出。在生机镇,人们建起天渠陈列馆,英雄们的事迹历久弥新,滋养、激励着一代代自力更生、百折不挠、无私无畏的毕节人。
陈列馆内,指着修渠烈士徐荣当年的黑白照片,当地人告诉我,凿渠人就像从天而降的天使,庇佑、造福于这方天地。挂在绝壁上的天渠,是英雄们亲手打造出来的,流淌在天渠里的天水,也是英雄们用手“捧”来的。
在天渠上走了一段距离后,我再不敢往前。那望不到底的万丈悬崖,那悬在头顶的峭壁凶石,那只能放得下一双脚的渠埂,令我腿脚发软,掌心冒汗,呼吸也急促起来,感觉自己悬在半空。几次试着往前迈步都失败了,恐高令我不得不往回退。当年,修渠人吊在这壁立千仞的崖壁上凿渠,就没有害怕过吗?我想,他们的胆魄,应当是源于心中装着一方百姓。
三
晚上回到毕节市区,兴许是受绝壁天渠的“洗礼”所致,我久久不能入眠,于是让当地朋友带我去“考察”夜市上的美食。
在一家不起眼的店铺里,店主人向我们推荐起店里的特色脆哨面。说实话,面跟平常吃的没两样,但拌在面中的油亮脆哨让人称绝——酥中带香,香中带咸,咸中带甜,甜中带麻,麻中带辣……调动无数溢美之词,也不能精准表达味蕾的感受。
店主介绍,脆哨制作不易,需经过多道工序,包括精选猪肉、切成肉丁,然后腌制,随后加入甜酒、白酒、生抽、陈醋、花椒、辣椒、陈皮、香叶、黄糖等10多种佐料,在热锅中熬制、翻炒等。熬制、翻炒的火候,下佐料的先后顺序,都要拿捏得当,不然炒出的脆哨色泽差,脆度弱,味不香。
毕节人“无哨不餐”。糯米饭、洋芋粑、肠旺面、老素粉、凉米皮、家常菜,无一不加脆哨。谈起脆哨,毕节人总是流露出亲切与热烈,不论下酒还是下饭,或是佐以一碗素面,那小小的脆哨有酥、有脆、有软、有香、有甜、有咸,实在是美妙无比。它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承载着毕节人的三餐四季、烟火人间。
一碗回味无穷的脆哨面下肚,又令我百感交集。当年绝壁上凿渠、连苞谷饭都填不饱的英雄们,要是能捧一碗脆哨面,该多好?今天能有这碗清香酥爽的脆哨面,托的是前辈的福啊!
已离开毕节数月,可乌蒙山区的一切都让我难以忘怀。那道超凡的美食,那棵神奇的“仙草”,那片美丽的景致和那齐天的壮举,足以让我将毕节与天联系起来——天上的毕节,是上天恩赐的山水,是上天宠幸的人间。
热点资讯
- 074期苏香大乐透预测奖号:龙头凤尾分析
- 爱兰歌娜男士素颜霜哪个好,选择多样促成男性魅力展现
- 布加勒星造12倍冷负 足彩头奖1注500万滚存528万
- 洪水过后, “村超”今日重启! 足球巨星巴乔、卡洛斯现场助阵
- 读心小宫娥穿越成公主,宫廷秘辛全知晓,吃瓜日常乐无穷
- 音视频翻译中的时间轴调整问题,译道翻译YDS如何保障精准交付
- 邱贻可的千字长文,撕开了体育圈最痛的一道疤,陈玘暴走!
- DNF手游: 8月版本前瞻, 快囤合成器! 天4和桐人套将至
- 7月葡萄正当季! 西安周边6大采摘园攻略, 甜过初恋还管饱!
- 大家都质问: 女篮缺李梦和李月汝, 女排缺朱婷, 国乒缺小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