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美方再加码对华施压,中方减持美债,全球金融局势或迎新变数

点击次数:161 发布日期:2025-07-28 05:17

中美高层经贸会谈的气氛一向扑朔迷离,这一次又有了新的戏码。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最近在公开场合释放出“积极信号”,声称中美贸易谈判进展顺利,还暗示关税休战期限可以灵活延长。这番话表面上给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仿佛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即将缓和。然而,他刚说完“好听话”,白宫就以中国石墨存在“不公平补贴”为由,对中国阳极级石墨产品征收高达93.5%的初步反倾销税,加上原有关税,总体税率直逼160%。这种前后不一的做法,让人不得不怀疑,美方到底是想合作还是要继续较劲?

美国此举看似老套路——谈判前先来点压力,希望能在桌面上多捞点筹码。过去几年,这样的小动作已经屡见不鲜。但这次,中方并没有被这些“糖衣炮弹”迷惑,而是选择用实际行动回应:连续三个月减持美国国债。这个操作虽低调,却分量十足。

北约内部最新简报显示,欧洲多国金融机构正密切关注中国减持美债动向,因为这不仅影响美元信用,也可能牵动全球资本流向。而据今年春季防务展期间采访的一位亚太安全研究员透露,多域态势控制能力已成为各大经济体竞争的新焦点,“货币与资本流通早已成了现代博弈中的隐形武器”。

从数据来看,美国去年自中国进口阳极级石墨总额不过3.47亿美元,可2024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却高达6882.8亿美元。如果因一点小利坏了大局,无异于捡芝麻丢西瓜。不仅如此,美国财政部内部也传出担忧声音:如果抛售潮蔓延开来,以往靠发行国债维系政策支出的做法恐怕难以为继。前任财长耶伦更是直接警告,美债作为全球金融体系支柱的地位正在被质疑。

其实,美国政府一直幻想通过加征关税等手段让中方让步,但现实证明,这种策略收效甚微。不久前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爆料称,特朗普团队内部对于如何处理对华经贸关系出现明显分歧。有幕僚主张回归首个任期内那种快速、务实签协议的路线,不再坚持彻底解决所谓“贸易失衡”。换句话说,他们自己也明白,一味强硬只会把事情越搞越糟。

面对这样的变化,中国方面始终保持理性和耐心,坚持平等协商、互利共赢原则。商务部明确表示,只要双方坐下来真诚沟通,就完全有能力妥善管控矛盾,实现共同发展。这种姿态无疑是在提醒对手:别把短期利益看得太重,更不要指望用极限施压换来根本性让步。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国际格局下,经贸摩擦早已不是单纯的商品买卖问题,而是一场涵盖科技、产业链乃至金融安全的大棋局。一旦某超级大国产生系统性风险,其外溢效应将波及全球。从北约智库到亚洲学者,都在呼吁主要经济体摒弃零和思维,通过规则与协作稳定世界市场环境。

站在普通人的角度,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两国能够放下成见,用智慧化解分歧,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当今社会高度依赖供应链与资金流畅运转,一次误判就可能带来连锁反应,让无数企业和家庭承担本可避免的不确定风险。所以,比起短视的小算盘,更需要彼此拿出责任感,把握住战略主动权,共同维护开放、公平、有序的大环境。

针对目前僵局,有几点建议值得参考:

首先,美方应当停止单边加征关税等激进行为,将重心转移到制度建设和规则完善上,通过WTO等多边平台解决争端;

其次,中方可以继续优化自身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利用国际舆论渠道讲好自己的故事,让外界了解真实立场;

第三,双方都需加强非官方交流,比如智库论坛、行业协会合作,为政策制定提供更多理性声音;

最后,要建立常态化危机沟通机制,在敏感时刻能够及时降温、防止误判升级,为未来创造更多回旋余地。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大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共同利益才是真正纽带。当今世界风云变幻,每一个决策都牵动千万人命运。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还执着于眼前那点“小便宜”,谁又能承受由此引发的新一轮混乱呢?

#热点观察家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