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一床大豆棉被,退役军人的慰问品你那发了吗
被子刚晒到阳台,风还没来,楼下那只老橘猫已经跳上来摁了两脚。它一脸“老兵你这新装备有点东西”的嫌弃。我叼着牙刷站在窗边,看着这三五斤的慰问品,脑袋里闪过的不是当年部队查铺的黑灯瞎火,也不是退役仪式的红旗飘扬。反而是前几天小区群里有人发消息:“我们这儿还没发慰问品呢,听说南边都收上了?”一帮退伍哥们在群里开起了地图炮,南北方的气氛比立冬那天还冷。
说实话,这种场面太熟悉。慰问品发没发,发什么,发了值几斤几两?总有人扯皮。你说形式主义吧,大家心里都明白,但真要啥都没有,心里又像下了场小雨,闷得慌。你看这些年,慰问品从米面粮油到保温杯再到今天的大豆棉被,升级得比手机还勤快。可谁会真拿这床被子去转二手?有几个退伍兵不把它收进柜子,每年翻出来晒一晒,当个念想?
我妈说这被子有股淡淡的豆腥味儿,我一拍大腿:“那叫荣誉的味道!”她翻了个白眼,继续晾衣服。其实我真没琢磨过这玩意儿多少钱,淘宝一搜,类似的被子有的卖99,有的卖399,能不能盖出军事迷彩气场还真说不准。但你要论仪式感,别说200块,2000块都买不来。那些说“200块太寒碜”的人,怕是没经历过退役那天的冷场子。人都喜欢被记得,哪怕只是一句“辛苦了”,也能让铁汉柔情一下。
网上看热闹的人不少,“这被子能不能防弹?”、“能不能水洗不掉色?”、“你们那里发什么?”一水的调侃和互怼。我有个战友在东北,截图发来当地慰问品,今年还是大米加花生油,他说:“你们暖和,我们饱腹。”调侃归调侃,心里那点自豪劲儿还是藏不住。有人发了购物卡、有人发了保温杯、有人啥都没收到,一盘散沙的感觉,偏偏靠一床被子又被线缝起来。
有时候我琢磨,发慰问品到底图个啥?真能解决多少现实问题?说实在话,咱退役军人最想要的不是这点东西,谁还没见过风浪?但你说日子过到头来,不就图个“还记得你”吗?有网友说,这点仪式感有啥用?你让他真体验一年没人搭理的退伍生活,估计他明年自己掏钱买条被子贴“退役纪念”四个大字。
说到底,慰问品发不发,怎么发,发什么,背后全是社会的脸色。政策一层层往下传,有的地方“红头文件”落地成彩虹,有的地方年年掉队,搞得跟体育赛事似的,总有人掉队。去年数据,光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就有几亿,八一、春节慰问搞得热热闹闹。可这热乎气到底能传到谁家门口?一半靠政策,一半靠运气。你要真信“全国一盘棋”,那你还没被现实敲过钟。
讲真,这事儿和那些体育明星退役时的场面也像。球场上退役仪式搞得热血沸腾,观众泪洒看台,媒体第二天热搜刷屏。可等人家脱下球衣换上便装,谁还记得他们?咱们这些退伍兵啊,和退役球星一样,偶尔被社会拉出来刷个脸,热闹一阵,又归于大浪淘沙。有人说,这种感觉像过气网红——只有在需要仪式感的时候,才突然闪回你的名字。
你说“被子”这玩意儿,能不能当饭吃?当然不能。可它能不能当作“被看见”的凭证?我觉得很行。小区里那群早上遛弯的大爷,有一年收到慰问品,直接在广场上晒被子,嘴里念叨着“国家还记得咱”。你说这是不是形式主义?可生活里没点形式,日子不就一锅白水?人不怕苦,就怕彻底被社会遗忘。哪怕只是一床被子,也能让人心里咯噔一下,找回点当兵时的底气。
我喜欢看网友们在留言区互相晒被子、晒购物卡、晒鸡蛋油米,晒出一种“我的仪式感比你多一丢丢”的小骄傲。有人说,慰问品不如直接给钱,有人说,干脆别发了省点经费。但真要什么都没了,谁不觉得那点被窝里的温度也跟着凉了?咱们不是非要慰问品撑门面,只是希望在琐碎的生活里,偶尔能被点到名。
其实,慰问品背后折射的,是社会治理的缝隙,也是被记住的渴望。你说它不值钱?没错。可这点“仪式感”,就像体育场上的退役哨声,响一声,全场都能记住那个人。你问我值不值?我也说不清楚。反正我把被子晾在阳台,晒到太阳落山也舍不得收。
对了,你们那边今年发没发?被子、购物卡还是一封感谢信?留言区聊聊,别等被子发霉了才想起来,咱们还算是被记得的人。
热点资讯
- 任嘉伦怎么逆生长了? 越捯饬越年轻, 一头金发猛一看还以为是
- 对曼联感兴趣吗? 穆勒: 很多次 但此时此刻我们不合适
- 2022中国古代史考研必备,精选题库助你一战上岸!
- 香港知名男星自曝不近女色, 复婚多年无夫妻生活, 晒腹肌否认
- 新股消息|盘兴数智港股IPO招股书失效
- 郭富城的“鞋论”, 嫁给郭可颂后的熊黛林事业顺利, 家庭幸福
- 脑波控制技术新进展 用意念操控设备不是梦
- 最近听说奥迪A3降到13万,和朋友去看了车,发现这些细节挺有
- 林晓霖忆父亲林彪和后妈叶群往事
- 于正发文回应“破防”: 对于改变不了的事, 接受是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