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程家族有多厉害?他的子孙不论有才无才,皇帝最少要给二品官
皇太极在位期间,为了壮大军事力量,在满洲八旗之外,设立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将所属的汉人和蒙古人也编入八旗。对汉人的任用,是皇太极执政时期一大特色,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满清正是在汉人的帮助下入主中原的。
汉军八旗送创立之后,涌现出了一大批功勋卓著的贵族,比如范文程的范氏家族,李永芳的李氏家族,清初异姓王吴三桂、耿继茂、孔有德和尚可喜及其家族,等等。这些人当中,从爵位而言,范文程一点都不显山露水,不过是个子爵,比不上吴三桂等王爵,就连李永芳也是个伯爵。但是,如果要从家族的延续性,或者说子孙官职而言,范文程家族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从顺治朝开始,到嘉庆朝截止,范文程的子孙有一个算一个,甭管有没有才能和贡献,只要是个男丁,起步都是二品官,做到都统、尚书、总督者居多,可谓贵族中的贵族。更绝的是,范文程的子孙即便犯了错,皇帝都会尽可能不处罚,即便处罚,也只是意思一下。之所以如此,得益于范文程及其儿子范承谟的贡献实在太大,清朝皇帝看在二人面子上,也要善待范氏一族。
01
范文程出生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世居沈阳,是北宋名臣范仲淹之孙范正国的后代。明朝时期,范氏家族世代为官,范文程的曾祖范鏓曾被任命为兵部尚书,但未赴任,祖父范沈做到了沈阳卫指挥同知,不过他的父亲范楠却没能做官。范文程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据说他年少时勤奋好学,聪慧异常,很早就考中秀才,展示出了不错的潜质。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就在范文程打算在科举道路上更进一步之时,满洲八旗入侵辽东,他与兄长不幸被俘,成为了八旗贵族的奴隶。当时,后金大汗努尔哈赤并不重视汉人,所以像范文程这样的读书人,是没有出头之日的,只能给满人当牛做马,还要忍受无休止的歧视和凌辱,他在郁闷中度过了长达九年时间。努尔哈赤时期,范文程已经展示出了不错的军政素养,在一次战争中,他曾建言献策,被努尔哈赤采取,结果后金果然打了胜仗。
即便如此,范文程的地位也未得到改变,一直到1626年皇太极继承汗位后,他这才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皇太极认为,满清作为少数,且地盘小、人口少,想要入主中原,就必须重用汉人,因为汉人中不但有顶级文臣谋士,也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可以弥补后金的不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皇太极开始重视范文程,让范文程进入文馆任职,负责出谋划策,制定规章制度,还要兼顾政治、经济等方面建设。
有了文馆这个平台,范文程的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示,在后金对明朝、朝鲜、蒙古的战争中,他都贡献良多,既能运筹帷幄,制定合适的战略战术,也能披挂上阵,持刀与敌人拼死相搏。据说,皇太极利用反间计除掉辽东督师袁崇焕之事,范文程就是谋主之一,这件事被记载在他的墓志铭上,说“公进秘谋,纵反间,总制获罪去”,总制即总督,就是指的袁崇焕。
范文程在劝降明朝官员、将领这件事上,也是很有成就的,他饱读史书,口才很好,许多明朝将士被他说服,比如孔有德、耿仲明投降后金,就是他一手操作的。因为功劳卓越,范文程得到了世袭游击的职务。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建清后,封范文程为内秘书院大学士,在外交、军事、人事和刑事诉讼等方面都有涉及,是皇太极身边的第一谋臣。
当时,皇太极手下的汉人有很多,比如洪承畴、三顺王,等等,文臣武将都有,所以范文程的压力小了许多。这一时期,范文程对内改革官职,使后金政权正规化;对外则积极招纳明朝臣民,在笼络人心这件事上,做了卓越的贡献,比如他建议禁止八旗烧杀抢掠,对于来投降者,“官来归,复其职;民来归,复其业”,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而在满清统治阶层,范文程起到居中调和矛盾的作用。
那时候,范文程在后金地位尊崇,不但皇太极对他推崇备至,就连多尔衮兄弟也很敬佩他,但皇太极与多尔衮却围绕权力有着深刻的矛盾,他往往从中穿针引线,居中调和,从未维护了政权的稳定。
02
皇太极时期,参与国政的一般是诸王贝勒及议政大臣,范文程虽然不是议政大臣,却参与了所有机密决策,皇太极经常深夜召他入宫,一谈就是一整晚,但凡遇到军国大事,都要与他商议之后再决定。
皇太极晚期,各种诏书和抚谕各国的敕书,基本都是范文程完成的,而且从未出现谬误。可以说,皇太极在对明策略上之所以能成功,范文程功不可没,是清朝初期汉人文臣的第一人。与范文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洪承畴,洪承畴虽然才能也很卓越,却不受皇太极重视,只被当做顾问来使用,未获得任何官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洪承畴是明朝官员出身,且降清态度不坚定,而范文程未出仕明朝,履历更干净,也更忠心于清朝。
皇太极如此宠信范文程等汉臣,引起了一些王公贵族的不满,他们认为汉人只能当辅助,且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怎么能让他参与决策呢?但是,皇太极却反问,“没有范文程这些汉人的谋划,你们能保证入关灭掉明朝吗?”虽然有皇太极庇护,但汉人政治地位低下的局面,并未得到改变。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去世后,范文程被编入汉军镶黄旗,豫亲王多铎向来看不起他,为了羞辱他,竟然抢走了他的妻子!
这件事让范文程恼怒无比,却又无可奈何,好在摄政王多尔衮为他出头,严厉惩罚了多铎,还将妻子还给了他。此后,多尔衮继续尊崇范文程,让范文程筹划入关之事,范文程在军事、政治上做了分析,认为清朝表现上的敌人是明朝,实际上农民起义军才是心腹大患,为此他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方针政策,主张八旗尽早入关,同时要安抚民众、严肃军纪。
顺治元年(1644),多尔衮率十余万大军向山海关进发,适逢吴三桂与李自成大战,范文程又主导劝降吴三桂,最终帮助清朝成功入关。对于入关的口号,范文程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清军应该以为崇祯帝复仇及剿灭李自成作为政治纲领,以此来争取汉族人心和明朝官僚的支持:义兵之来,为尔等复君父仇,非杀百姓也,今所诛者惟闯贼。官来归者复其官,民来归者复其业。师律素严,必不汝害。
在范文程的努力下,清军入关的阻力大大减轻,最终顺利攻入北京,正式入主中原。清朝入关之后,顺治帝及多尔衮给予了范文程以崇高礼遇,以内三院大学士特加少保兼太子太师衔。范文程之所以没像洪承畴一样成为汉人宰相,是因为他生病了,但他的权势其实高于洪承畴,因为史书说多尔衮将军政事务都交给他处理。这一时期,范文程的主要工作是缓和民族矛盾,巩固清朝统治根基,比如人才任用,土地和税赋改革,等等,为清朝实施了一系列仁政。
对于范文程颁布的一系列政策,南明大臣史可法曾说,“清朝实施了这么多仁政,得到了人心,以后我们要收复旧地,恐怕就难了!”随着清朝逐渐削弱南明势力和农民起义军,多尔衮开始实施一系列激化民族矛盾的策略,比如剃发令、圈地令和逃人法,等等,范文程极力反对,两人因此产生矛盾。范文程审时度势,认为“若忠于幼君,难免遭到迫害;依附多尔衮,亦非所愿”,两难之际便选择称病在家。此后,多尔衮曾打算迫害范文程,但被顺治帝所组,多尔衮去世后,顺治帝又晋升范文程为一等子爵,并授予议政大臣之职。
03
范文程晚年虽然多病,参与政务比较少,但他对顺治帝的影响很大,他不断向顺治帝灌输汉人文化及治国思想,使得顺治帝成为一个汉化程度很高的皇帝,顺治时期的许多决策,都可以体现他“文德绥怀”的理念。顺治帝有多推崇范文程?有一次,范文程卧病在床,顺治帝十分着急,竟然“亲调药饵”,让人送给范文程喝。
顺治十年(1653年)范文程因病退休后,顺治帝十分想念他,便让人绘制其画像,悬挂在宫中显眼的地方,时不时观看,范文程身体允许的时候,他还会亲自召见并赏赐金银。康熙五年(1666年),范文程因病去世,享年69岁,康熙帝为他上谥号“文肃”,并亲自书写匾额“元辅高风”赐给他的家人。范文程一共有六个儿子,按照排序分别是:范承荫,范承谟,范承勋,范承斌,范承烈,范承祚。
除了早逝的范承祚之外,其他五人都不简单。范文程长子范承荫曾任镶黄旗汉军都统,在平定三藩之乱时战死。范文程次子范承谟,是将范氏家族推向巅峰的人物,他在顺治时期考中进士,康熙时期在担任浙江巡抚时政绩突出,因而被提升为福建总督。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起兵造反,范承谟觉察到靖南王耿精忠有反意,便上书康熙帝,建议暂停撤藩,以拉拢耿精忠。
不料,范承谟派去的人刚走,耿精忠就起兵造反了。起初,耿精忠打算拉法范承谟入伙,便派人请范承谟赴宴,福建巡抚刘秉政已投靠耿精忠,便催促范承谟前往,范承谟孤身前往,耿精忠对范承谟威逼利诱,范承谟不为所动,还将耿精忠大骂一顿。耿精忠忌惮范承谟在福建的威望,担心杀了他会引起民变,便将他囚禁在大牢中,还给他戴上沉重的刑具。范承谟不愿意同流合污,便选择绝食,竟然八天都没死。
后来,耿精忠又派刘秉政去劝降,范承谟却拼了老命,一脚将其踹倒在地上,还大骂说,“众反贼当受朝廷诛杀,我先夺你魂魄!”康熙十五年(1676年)9月,清军攻克仙霞关,耿精忠便打算投降,又担心罪行暴露,便将范承谟、从弟范承谱及宾客53人杀害。范承谟死前穿上御赐衣帽,向着北方皇宫的方向三拜九叩后赴死,死后遗体被丢弃在野外,但被手下许鼎收容。
康熙十六年(1677年),范承谟的遗体被运送到京城,康熙帝得知其生前事迹后,感动地流下眼泪,下旨内大臣、侍卫出迎,还追封他为兵部尚书、太子少保,赐谥号为“忠贞”。耿精忠被杀后,范承谟之子范时崇割其肉以祭奠他,福建百姓还为他建造祠,康熙帝亲书“忠贞炳日”匾额。范承谟誓死不屈,为国捐躯,感动了清朝统治者,此后康熙帝对范氏家族越发推崇,雍正帝和乾隆帝也专门为此事嘉奖过范承谟。前有范文程出谋划策,助力清朝问鼎中原,后有范承谟以死殉国,用鲜血为家族争光添彩,这样的范氏家族,想不飞黄腾达都难。
04
范文程三子范承勋历任广西巡抚、云贵总督、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等职,在任期间政绩很好,康熙帝很照顾他。范承勋赴任广西的时候,康熙帝嘱咐他说,“你的父兄(范文程和范承谟)都为国效力,我希望你能廉政爱民,也干出一番作为!”后来,范承勋担任云归总督,有一次随康熙帝拜谒孝陵,康熙帝单独召见他,还动情地对他说:汝父兄先朝旧臣,汝兄复尽节。朕见汝因思汝兄,心为轸戚。不见汝八九年,汝须发遂皓白如此。
郊外苦寒,以朕所御貂冠、貂褂、狐白裘赐汝。汝且勿更衣,虑中风寒。明日可服以谢。一个皇帝说想念一个臣子,还嘘寒问暖并赏赐御用衣物,这样的事情在清朝不多见,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范氏家族为清朝做出了卓越贡献,让懂得感恩的康熙帝铭记在心。实际上,范承勋与父兄相比,才能很一般,也没什么突出成就,但康熙帝“推文程、承谟旧恩,因厚遇承勋如是”,他完全是站在父兄的肩膀上,才一路当上总督的。
范文程四子范承斌,在哥哥范承谟死后,继承了一等子爵爵位,不过他死得比较早,也没有留下子嗣。范文程五子范承烈,才能也比较不错,能诗擅画,精通古今历史,留下了不少著作,他在官场上也混得不错,靠着家族门荫,他历任户部侍郎、兵部侍郎,汉军正蓝旗副都统,他虽然没当上封疆大吏,却也是上层官僚,日子过得逍遥自在。如果说,范氏家族前两代人已经很显赫了,那么第三代则得到了保持,甚至更进一步,因为位列封疆者更多了。
范承谟的独子范时崇,在他去世后进入国子监读书,靠着家族红利,他直接绕开科举考试,一进入官场就担任知州,二十年间不断升迁,一路做到广东巡抚。经过摸爬滚打,范时崇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在清欠、盐政、粮饷、火耗归公上有所成就,还整顿了官场,肃清了风气。五年后,范时崇升任福建浙江总督,在任期间严厉打击反清复明组织,还抓捕了大海盗头子郑尽心,康熙帝很是欣慰,在御制诗称赞他“栋梁祖干家声重,兰桂孙枝令誉清”。
康熙帝念及范氏家族的功劳和忠诚,每次范时崇来朝,他都待之优重,赏赐颇多。范承勋独子范时铎能力很一般,却把家族红利吃到了极致,雍正时期先后担任总兵、两江总督、蓝旗汉军都统、户部尚书等职务。雍正中期,范时铎被任命为江南总督,位高权重,却不断犯错,还与雍正宠臣李卫、田文镜的人爆发矛盾。
雍正八年(1730年),李卫、田文镜弹劾范时铎包庇罪犯,治理河务时耽误工期等罪,雍正帝便下旨申斥,原本按罪当斩,旦雍正帝念及范氏功勋,又考虑到范氏势力庞大,为稳定朝堂,便特赦范时铎,并任命为镶蓝旗汉军副都统。要知道,那时候但凡被李卫弹劾的人,就没几个好下场的,范时铎却能安全着陆,可见范氏家族根基有多深。这还没完,没几年功夫,范时铎就升任工部尚书,兼镶黄旗汉军都统,此后又掌管刑部、兵部和内务府,继续位高权重。
范时铎如此受恩宠,理应尽职尽责,全心全意为国效力,他却尸位素餐,不怎么管事,还收受贿赂,结果又被人告发了。按照雍正帝的脾气和手段之,范时铎这一次肯定玩完儿,但让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雍正帝竟然又特赦他,只是让他以原职退休,乾隆初年去世。
05
范文程的孙辈当中,范承斌之子范时捷不得不说一下,因为他的命不是一般的硬。早在康熙时期,范时捷就承袭了一等子爵,被授予佐领,后来他逐渐得到升迁,在雍正初期被任命为陕西巡抚。当时,年羹尧担任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平定了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是雍正朝天字第一号宠臣,权势熏天,却为非作歹,无法无天。也不知道范时捷是哪根筋搭错了,竟然投靠了年羹尧,是年羹尧的心腹,干了不少坏事,而年羹尧对他也多多提拔,甚至在雍正帝面前说他“才品超群,满汉官员无与比并”,拟升迁入朝。
然而,还没等范时捷赴京任职,雍正帝就开始打压年羹尧了,他见势不妙,便弹劾年羹尧欺罔贪婪,不久年羹尧被贬为杭州将军。再后来,年羹尧被一贬再贬,直至赐死,他的一众党羽也都被清算,只有范时捷独善其身。范时捷自以为蒙混过关,却遭到兵部弹劾,雍正帝下旨说:及年羮尧事败,其案内牵连范时捷之处甚多,朕俱不行究问,且念其为勋臣之后,仍畀以都统重任。
料伊自必感朕深恩,力图报效,乃历年以来,见其办事昏庸,奏对糊涂,并无丝毫效力一事可取之处。如果换成别人,恐怕就在被杀头了,但范时捷的命是真硬,雍正帝念及范家功勋,不久便下旨说不忍心处置范时捷,将范时捷降为散秩大臣,总理陵寝事务。没过几年,雍正帝又以“范文程诸孙无为大僚(大官)者”,任命范时捷提督,后升任总兵,成为了岳钟琪的部下。
范文程的另一个孙子范时绶,也是一个典型吃家族红利之人,他以笔帖式起家,花了二十年成为巡抚,后改任正白旗满洲都统。一个汉人能当上满洲都统,是很了不得的,但范时绶却动用军队为自己谋利,事发后乾隆帝处置了相关人等,范时绶也被革职。不过,很快范时绶就再次得到重用,被任命为参领,负责在新疆运羊,因为成功完成转运,乾隆帝借机加封其为一等侍卫,不久回京担任镶蓝旗汉军副都统。
此后,范时绶不断升迁,历任礼部侍郎、左都御史、湖北巡抚,最终在工部尚书任上退休。与康熙帝、雍正帝一样,乾隆帝对范氏家族也很有好感,在他编纂的《贰臣传》中,将大量明朝投降官员列入,包括洪承畴、李永芳、祖大寿等等,就连战死的孔有德也被列入,唯独范文程家族无一人入选。没有入选的原因,是因为范文程没在明朝当过官,更在于范文程家族对清朝贡献巨大,乾隆帝对范家人不是一般的好,范时绶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范文程的曾孙当中,依然有不少人当高官,比如范宜恒,官至户部尚书;范宜清,官至吏部侍郎。从皇太极时期到嘉庆帝时期,范文程的子孙有一个算一个,几乎都做到了二品,官职低的做到了从二品侍郎和正二品都统,官职高的做到了从一品尚书和正一品的三公,位极人臣。进入道光朝之后,范文程家族开始走下坡路,但依然享受荣华富贵,不乏朝堂大员,可以说是长盛不衰,这也是为何一些人认为汉军八旗中范氏家族排第一的原因。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微信朋友圈搜索范文程后代解放后范文程家族解放后范文程后代名人范文程子孙世系多尔衮和范文程的恩怨多铎范文程夺妻怀孕
热点资讯
- 074期苏香大乐透预测奖号:龙头凤尾分析
- 音视频翻译中的时间轴调整问题,译道翻译YDS如何保障精准交付
- 灵犀乔木 | 白羊座2025年7月运势
- 6寸弯头
- 谁能看出来这是50岁的杨童舒, 说25岁还差不多!
- 凯特王妃担忧健康后首次公开亮相,跪地种花,透露尝试过针灸
- 范文程家族有多厉害?他的子孙不论有才无才,皇帝最少要给二品官
- 股市浮沉四百年
- 北京二手车回收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 刘滨:毛新宇的夫人,为毛家延续了血脉,儿子与毛主席同一天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