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毛主席回忆“出兵抗美援朝开始只有一个半人支持”,这一个半人是谁?

点击次数:181 发布日期:2025-07-11 18:22

1950年6月25日,金日成将军在苏联斯大林同志的支持与鼓励下,挥师南下,旨在实现朝鲜半岛的统一,一时间,半岛局势再次风云变幻。

在金日成的强大攻势下,南韩部队遭遇重创,众多城市相继陷落,半岛的统一似乎已近在咫尺。

在这至关重要的节点,李承晚紧急向美国寻求援助。不久,以美国为首的16国联军,在五星上将麦克阿瑟的指挥下,踏入了朝鲜半岛。

在朝鲜军队遭遇突袭,节节败退之际,美国并未因此而止步,反而将战火蔓延至我国边境,对我国国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在万般无奈之际,毛主席毅然决然地派遣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投身于抗美援朝的伟大事业,以捍卫家国。然而,对于当时我国这样一个百废待兴、物资匮乏的新生政权而言,此举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主席曾提及,做出抗美援朝的决定实属艰难,当时仅有一人半同意派出志愿军赴朝鲜参战。这寥寥数人究竟是谁呢?

中国战前时期

1950年,新中国正值百废待兴之际。历经八年抗战与三年解放战争的洗礼,全国迫切渴求一个安定和谐的发展氛围。然而,西南地区的密林之中,仍有众多匪徒肆虐;各地亦潜藏着大量国民党残余特务势力。直至1953年,剿匪工作方才圆满结束。

在这段时日,志愿军奔赴朝鲜疆场,参与激战。我国内部局势纷扰复杂,外部则承受着沉重的压力。与此同时,在朝鲜半岛这一棋盘上,韩国背后有美国撑腰,朝鲜则依赖苏联的支持,双方正进行着一场激烈的较量。

这场战争,理应与我们国家无关,然而随着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将战线推进至鸭绿江附近,战火甚至蔓延至我国边境城市,为确保国土安全,我们不得不挺身而出,投身战火。

然而,彼时的中国,一穷二白,面对着世界上的头号强国美国,在军事和经济实力上,双方差距悬殊。这场战争是否应该发动,成为了我们这个新生政权最为紧迫的问题。

1950年国庆佳节,苏联大使亲自约见毛主席,向我们传达了一条紧急信息:“金日成已经难以支撑!”

仅一人半支持

国庆盛典落幕,夜已深沉。此刻,斯大林与金日成接连发来急电,恳请我国伸出援手。毛主席虽疲惫不堪,却未稍作休息。他即刻将周恩来总理、朱德老总以及刘少奇同志召集至中南海,紧急召开会议,商讨我国是否应予以支援。派志愿军赴朝鲜。

朱总司令与刘少奇同志明确表达了他们的异议,他们认为我国新成立,百废待举,此刻若投身朝鲜战事,极有可能陷入战争的泥沼,得不偿失。

尽管周总理并未明确表态反对,他却提出了一系列疑问,并列举了众多难题。主席洞悉这反映出当时普遍的看法,便宣布会议暂停。待到晨光初现,中央书记处随即召开了扩大会议。

此次会议汇聚了众多出席国庆庆典的军方高层将领。在商讨派往朝鲜的领军人物时,主席第一时间便将目光投向了林将军。

然而,在此次会议中,林帅坚决反对派遣军队,他坚信这实质上是美苏之间的角力,而中国所能做的,不过是提供辅助。

林帅的见解映照了我党高层绝大多数人的共识。然而,回顾数月前金日成挑起战事之际,我国明确表达了反对立场。与此同时,斯大林却站在了支持的一方。换言之,若无斯大林的撑腰,金日成恐怕也不敢对美国扶持下的南韩展开激烈冲突。

然而,随着美军介入战事,斯大林担忧战火蔓延,遂下令将苏联在朝鲜的顾问悉数撤回。这一举措不言而喻,斯大林已将这个棘手的烂摊子弃之不顾,任由中国来承担收拾残局的艰巨任务。

彼时,形势已至箭在弦上之境,为争取更广泛的民众支持,主席遂于两天后,派遣专机将彭总迎接到北京,以继续推进会议的规模与影响力。

然而,彭总的到来并未缓解气氛,他的脸色同样凝重,缄默不语。

于是,在第二天上午,主席将彭总叫到中南海,其实,在此以前,彭总已经表现过反对意见,他的理由和林帅一样,美国应该交给苏联来对付,单靠中国,风险太大。

毛主席逐一向彭总剖析了此次战役的得失,最终赢得了彭总的赞同。至于选拔主帅,主席原本倾向于林将军和粟裕将军,但鉴于他们身体原因无法长途跋涉,最终这一重任还是落在了彭总的肩上。

此后,历经三年有余的战火洗礼,我们凭借着简陋的装备,与美国这个全球最强盛的国家展开了激烈的对峙,最终成功促成了停战协议的签署。

这一场战役捍卫了我们新生国家的尊严。战事过后,主席常以轻松的口吻戏谑地说,当时唯有“一个半人赞同出兵”,其中全然肯定的是主席本人,而那所谓的“半个人”便是周总理了。